在九三阅兵中,海军版的歼-35舰载战斗机和空军版的歼-35A一起亮相,吸引了无数目光。随着阅兵式的深入,央视对歼-35战斗机以及相关人员的采访报道公布了更多细节,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歼-35战斗机的高性能。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二款隐身战斗机,歼-35在设计上采取“一机两型”,同时满足海军和空军的需求。歼-35采用“空海一体孪生”设计理念,设计之初就要求舰载型歼-35和陆基型歼-35A能够共享通用组件,以加速实现两款战机的作战能力。也就是说,歼-35和歼-35A采用模块化、通用化设计,通过共享通用组件,不仅能够降低设计风险,加快研发进度,降低研发成本,而且便于批量生产,降低战机单价,军事效益非常高。 当然,舰载型和陆基型依然存在许多不同要求,舰载型歼-35由于在航母上使用,需要尽可能减少占用航母空间,因此采用折叠机翼。同时,在低速条件下需要更高升力,所以机翼面积比陆基型歼-35A更大。此外,舰载机在拦阻着舰时机身承受冲击力更大,因此舰载战斗机的机身结构强度要求更高。再加上弹射起飞为前轮牵引式,也需要对前起落架进行结构加强,因此舰载型歼-35的空重明显高于歼-35A。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舰载型机翼面积更大是必然结果。
从外形上看,歼-35的机翼和水平尾翼之间不仅没有距离,还出现了交叉。机翼后缘内侧经过切削处理,以避免与水平尾翼干涉。舰载机采用拦阻着舰,因此歼-35在机身尾部加装了着舰钩,在着舰时放下勾挂航母甲板上的拦阻索,实现短距离着舰。此外,歼-35在防海水腐蚀方面也下了更多功夫,以适应海洋环境使用。 航空工业沈阳所的张忠浩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,歼-35兼具弹射与滑跃起飞性能,可适配中国新研发的弹射型航母。这意味着歼-35不仅能部署到即将服役的福建舰,也能在现役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上搭载。如果辽宁舰和山东舰也能搭载歼-35,整体战斗力将会大幅跃升。 歼-35A由于为陆基起飞,机身起落架不用像舰载型那样进行结构加强,研制难度相对较小。没有结构加强的歼-35A机体重量更轻,空中机动性更好。 歼-35与歼-35A的座舱布局也有所不同。舰载型歼-35遵循海军体制,采用集成中央杆,飞控软件也根据海军需求进行专门编写,并配置辅助着舰系统,帮助飞行员完成着舰作业。而陆基型歼-35A则更注重制空作战,采用侧杆设计,类似于美国F-16。侧杆位于飞行员右手边,能够强化空中操控灵敏度和持续机动表现,同时让飞行员座椅角度更后倾,提高抗过载能力。 不少人误以为中央操作杆的设计是为了让左右手都能操纵,实际上虽然中央操作杆位于座椅中间,但只能用右手操作,并非双手可用。而在现代空战中,如果飞行员在座舱内右手负伤,基本已无法继续战斗,只能选择弹射逃生。 歼-35和歼-35A的操纵杆均为多功能设计,即“手不离杆”操作。大部分常用按键和开关都布置在操纵杆和油门节流阀上,飞行员双手无需离开操纵杆和节流阀即可完成操作、雷达控制、武器发射等动作,从而大幅降低操作负担。
央视采访节目中还展示了歼-35舰载机的模型特写。机身腹部的弹舱打开后可见两扇弹舱门,内部挂载6枚空空导弹,且均为主动雷达制导的超视距空空导弹。相比之下,美国F-35的机腹弹舱只能挂载4枚AIM-120CD空空导弹。由此可见,歼-35虽然是一款中型隐身战机,没有侧置弹舱,但空战火力十分强大,并不逊色于重型隐身战机。如果歼-35和歼-35A机腹挂载6枚霹雳-15空空导弹,其空战能力无疑处于世界顶尖水平。 张忠浩还指出,歼-35优先追求极低可探测性,更强调超视距作战。同时,尽管具备高隐身能力,仍然保留近距格斗能力,以应对极端情况下罕见的近距遭遇,提升飞行员生存力和战斗中的击杀概率。歼-35能够在战场上实现“单向态势透明”,获得压制性对抗优势,完成“先发现、先击杀”的打击循环。 歼-35舰载战斗机总设计师孙聪曾表示,要“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”,即功能软件化、平台与功能分离设计。平台改变后,只需加载功能模块,就能形成新的战机。这种思路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,使我军战机技术水平始终保持世界前列,甚至世界领先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歼-35的研发团队实力强大。沈飞首席设计师王永庆在第15届中国航展上透露,中国歼-35A隐身战机核心设计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至33岁。央视采访中出镜的多位参与研制的人员确实年轻,充满朝气与活力。这意味着我国战机研发能力后劲十足。这些年轻研发人员精力充沛,思维活跃,未来还有数十年的黄金设计时间,并且会不断培养出新一批优秀设计人才。由此,我国飞机研发团队将长期保持青春状态,未来必将研发出更多令世界惊艳的先进飞机。
利好优配-线下配资公司-靠谱配资平台-网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